我們常為了 我們 各自認同的 思想 觀點  立場  而爭論不休

                                    我們更有興趣的是                            

                                     讓別人認同我們所想的 

                                     你認同我的想法 就等於認同我這個人

                                      

                                                  然而 古代文人 蘇軾 卻表達了這樣的意境

                                                      依著自己所處的位子 所見的不盡相同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是東坡遊廬山時,在西林寺牆壁題的詩句。它描繪了廬山的氣勢,由於遠近高低角度的不同,

所看到的廬山也就有所不同。表面上這首詩是描寫廬山,但,越過這座大山之後,許多人生的意義都

展現出來了。生命,必須由各種不同的角度去觀照,才能把生命的層次一一顯示出來。如果你立定

不動,你的視野也將侷促在一個角落。看山如此,生命亦復如此。

寶石有多種不同的切割面,每個角度卻都能閃耀著不同的亮麗光澤。而大千世界所有的人、事、物的

層面與角度,更廣更深,需要你用眼深入觀察,用心深切體認,不被表面的光華璀璨所矇蔽,不被表

面的虛情假意所誘惑,因此雖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要你肯深入去探討,用心去了解,用腦去

沉思,那時也許就看山非山,看水非水。你不斷的發掘,就會不斷的獲得,你的視線就不會固定在一

個角度上,侷限在一個定點上。      出自世界文學網站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思想 像座山一樣  如果只看到這座山 就看不到全貌 事物的本然

                                           

                                                                             意識是不斷在移動的

                                                                        移動到哪裡  觀點就到哪裡

                                                                                僅僅 覺知 而已                                   一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合一之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